又到各位总结年终,开启新一年Flag的时刻。

我给自己的年终拟了这么一个题目,想着可以结合自己6年多的工作经历和一些心得体会做做总结。要说变化,比起刚毕业那会,现在肯定是没了初入职场的青涩,多了一些“滑头”的成分。而且到了这个阶段,年龄阅历的变化、团队规模的大小,承担角色的不同,开始更看重对自我预期的实现,对职业成长的认识和规划也更清晰。2022年,行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“降本增效”的主旋律下,聊一聊职场上的务虚务实,或多或少有些现实意义。

谈谈“务虚”

很多人对这个词比较抵触,尤其是技术新人,觉得这是等同于做一些虚头巴脑阿谀奉承之类的事。但是随着你在职场上阅历的增多,你会发现,相对于“务实”来说,“务虚”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天花板。

向上管理: 如何做好向上管理,从情感范畴来说,这也是人际关系里相对复杂的一种,因为牵涉到一些利益关系和博弈。而且这里面天然存在一个问题,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,选择躲避或者无视,都不是可取的做法。另外有些人觉得搞技术的很单纯,很容易有个错觉,只要我技术够牛,专业能力够强,就不需要处理这些。这其实就跟有些人觉得只要做好向上管理,搞好跟领导的私人关系就行是一个道理,都是极端想法,任何极端都会走进死胡同。

以我的经验,相对合理的向上管理,我觉得要遵循几个原则:

绩效评定: 这是个很复杂的话题,尤其不同的团队规模,面临的问题都不太一样。以我过往的经验,绩效评定上不要过度追求公平公正或者功利主义。只能说追求相对公平,而且这个“相对”可能需要拉长一定的时间周期去看。因为你个人的绩效决定因素太多了,包括业务发展情况、部门的重要程度、你个人的能力表现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这不是故意PUA,长远看职场上的绩效、职级、薪资,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。也不要在这上面过度死磕。因为你的职业成长也不能简简单单通过money去衡量。因为某次绩效低于预期就梨花带雨,大可不必。我想说的是单次的绩效评定并不能决定你的整体表现,抛去这些外在的评分,每年年终的时候可以自己给自己打个分,看看是否达到预期。但是如果你觉得你的绩效长时间低于预期,并且团队绩效评定有以下两种迹象,那建议你可以换个团队试试。

团队构成: 其实涉及到团队内的利益分配与协作竞争的问题。我倾向于尽早进入团队人员构成相对来说能力梯度差异大的团队,成长空间也会大一些。

聊聊“务实”

除了上面的“软技能”,支撑我们一步步走得更稳健的还是具体做事的能力,近两年我自身承担工作上的一些变化,我浅谈几个“务实”里我比较关注的点

做事与拿结果的方法论:不论是做业务规划还是做业务落地,不仅要关注结果,也要关注过程,因为一些业务结果的优化路径可能就隐藏在做事过程中。这里面有一套朴素的方法论,就是一个事情的指标体系拆解,不论做的这个业务还是技术规划多玄乎,到最终落地,都必然可以拆解成一系列指标。从规划之初,就要做好指标的拆解,有了指标体系,也就能做好阶段性规划,尤其中长期项目,比如季度、跨年,从一开始就要确定好指标口径,里程碑。否则到了拿结果阶段,其实很难有说服力,无法从逻辑链上说明靠什么达到了预期或者没达到预期,更没法指导下一阶段可以做功的地方。

理性看待业务的周期性: 要知道每个业务都是有生命周期的,从0到1,从1到10,面临的问题,以及这里面技术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。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所做的业务整体行业环境,当前处在哪个阶段,最终的建设终态是什么。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个,在做一些技术决策甚至你自己的一些职业规划的时候,才能决策的更清晰一些,明智一些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负责一个ToC产品的账号业务,或者某个产品的安全方向,你可以想想这类业务是需要做几年?是能坚持做5年、10年的业务么,当前业务处在哪个阶段,下一阶段还符合你自己的成长规划么。有些人老想着躺在功劳簿上等升迁,这是不现实的。